林忆莲的十八般武艺,和她身上承载的黄金时代

发布时间:2023-04-19 23:50:29



今晚,林忆莲唱起孙燕姿的《克卜勒》,还是观众熟悉的路数,还是温柔细腻的情歌莲,然而两个时代的天后隔空碰撞,还是能让不少人心生感叹——

 

放眼流行乐坛,当年和林忆莲一起叱咤风云的天后们纷纷沉寂,唯有林忆莲还是那样鲜活那样美。

 

虽然没等来爵士莲、电音莲、摇滚莲……但就满足大众期待这一点来说,已经足够了。

 

然而,仅仅用几首情歌来渲染林忆莲,未免太过肤浅。林忆莲的十八般武艺,与她的多样性互相成就,也正因如此,循着她的作品一路回溯,我们甚至可以看见整个流行乐坛的几个黄金时代。

 

 

 

林忆莲早些年从电台DJ转型歌手,应以1985年她的首张粤语专辑《林忆莲》为标志。

 

但进军歌坛的首篇作业并没有叫好又叫座,讨巧的邻家少女风定位,和难逃日本流行歌影子的曲风,在当时还保留着“拿来主义”遗风、许多流行歌依旧深受日本影响的香港乐坛很难异军突起。这张新人新作也仅仅只是让林忆莲敲开了乐坛的大门,并收获了一些年轻的拥趸。

 

这个照面,打得不好也不坏。而1987年的一首《灰色》,则让林忆莲正式走入一线歌手的行列。当年香港街头最火的两首快歌,一首正是林忆莲由Pepsi&Shirlie的《heartache》翻唱而来的《灰色》,而另一首,则是张国荣的《无心睡眠》。



那是港乐黄金时代的巅峰,那时,粤语歌的兴起让香港的娱乐业迎来新的上升期,那时张国荣和谭咏麟是香港乐坛竞争最为激烈的两位,而我们后来耳熟能详的梅艳芳、温拿、林子祥、陈百强等等都是那个时期璀璨的星星,而许冠杰、黄霑、林振强、黄百鸣等等优秀的香港流行音乐创作人也是在那时大放异彩。

 

可以说,“歌手林忆莲”初试牛刀的时期,“大佬”们厮杀得正起劲,香港娱乐业也在疯狂吸引资本,正是江湖风起云涌之时。在那样的大环境里成长起来的新手,只要能生存下来,其日后的影响力一定相当可观。

 

然而林忆莲却没有满足于做个平平常常的商业化歌手,她签入华纳后推出的“都市触觉系列”,可以算得上是她音乐生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。

 

 


加入华纳,林忆莲与叶倩文成为同事,两人始终“良性竞争”的佳话也被夸赞至今,而另一边与林忆莲曾为同班同学的陈慧娴,也早在林还是DJ时就对她青眼有加,欣赏之情溢于言表。前面提到的那首《灰色》,正是陈慧娴当时的男友欧丁玉听到原曲后有心找人翻唱,将好歌赠予林忆莲的制作人兼后来的男友许愿,怎料经过许愿稍加改编,这首《灰色》便传遍港岛。欧丁玉妙手送了林忆莲一程,从此林忆莲和陈慧娴得以平起平坐。

至于欧丁玉和陈慧娴后来究竟作何感想,坊间传闻已不可考,任凭各位解读。

 

总之,拥有了林忆莲的华纳,终于和陈慧娴所在的宝丽金、梅艳芳所在的华星三足鼎立。


- 林忆莲(中)与陈慧娴(右)-


说回“都市触觉系列”,它们分别是1988年的《都市触觉Part I:City Rhythm》、1989年的《都市触觉Part II:Fuir La Cite逃离钢筋森林》、1990年的《都市触觉Part III:Faces and Places》,以及三张EP/REMIX(《Part I Take II》,《推搪》及《倾斜都市烧烧烧》)

后来林忆莲的“都市女”路线能够保持多年的战斗力,这一系列功不可没。理念、选曲、填词、编曲,到排舞、造型、美术设计、宣传企划,“都市触觉系列”可谓集大成者,将“都市”这一主题融入到方方面面,整个三张专辑看下来,概念都相当完整。


- 林忆莲“都市系列”的造型 -


而“都市触觉系列”的制作团队,也都是当年的香港乐坛精英。许愿、林忆莲、伦永亮担任制作,林振强、周礼茂、潘源良包办歌词(关于林振强,可以点击此处查看假酒馆旧文),杜自持、周启生及唐奕聪等人编曲,这样强大的幕后团队,足以窥得华纳押在林忆莲身上的筹码有多大,信心有多足。

 

当然,这一系列确实实现了华纳当时的高远之志,这三张专辑时至今日依然被华纳各种翻炒,再版又再版,圈钱又圈钱。这样长尾的作品在林忆莲的音乐生涯中还有一个,那就是后来被人誉为林忆莲三大神碟之一的《野花》。

 

 

 

“都市触觉系列”之后,林忆莲无论江湖地位还是职业素质都取得了很大的提升。1991年,华纳于年初和年末分别发行林忆莲两张专辑——《梦了,疯了,倦了》和《野花》。

 

如果说“都市触觉系列”用了三年时间让林忆莲的音乐之路呈现指数型攀高,那么《野花》就是林忆莲港乐生涯,甚至是整个音乐生涯里的一个巅峰。


《野花》或许可以算是林忆莲首张完整的概念专辑,其中每一首歌都代表着一种花,以花之百态表现情感。林振强婉约工整的词作,Dick Lee极具东方神韵的编配,伦永亮对黑人音乐及中文歌曲的独到见解,以及许愿和林忆莲的完美配合,终成就这张既有东方神韵,又有西方实验音乐色彩的专辑。

《野花》是当时非常先锋的作品,甚至至今听来都不过时。但或许正是因为其过于超前的概念无法被当时的大众接受,好评如潮的《野花》销量却不如人意。


 - 《野花》专辑封面 -


其实,90年代的香港乐坛已经开始略显疲态。1989年张国荣宣布退出歌坛,1992年许冠杰告别歌坛,同年,梅艳芳宣布告别。大佬们纷纷退隐,香港乐坛进入巨星空窗期,也进入了造星造偶像的时期,“四大天王”正是在那时应运而生。

 

而与此同时,港乐商业化的味道越来越重,情歌成为了最卖座的流行音乐种类。就连当时如此先锋如此个性十足的林忆莲,也一样推出了《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》这样的商业化作品。

 

不过话说回来,这张讲述都市男女苦情的国语专辑,也填补了林忆莲人设与定位上的空缺,抛去艺术性来看,对林忆莲之后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。

 

比如许愿帮林忆莲打开台湾市场的举动,除了港台两地产业环境的影响之外,林忆莲首张国语专辑《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》全亚洲200万销量的成功想必也是影响因素之一。

相比较香港乐坛,台湾乐坛的黄金时期来得稍晚。

 

70年代后期,台湾著名的“民歌运动”为台湾乐坛注入了一股清流,流行音乐不再是舶来品,而拥有了属于台湾的灵魂。

 

80年代,在民歌运动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音乐人们终于开创起了自己的时代,前有罗大佑、苏芮等前辈歌手引领,后有李寿全、李宗盛、陈升这样拥有巨大能量的制作人加持,再加上如滚石、飞碟等等具备制作、发行、宣传一条龙运作机制的唱片公司出现,台湾乐坛呈现出巨大的活力。

 

而1985年台湾“著作权法”的重新修订和1987年戒严令的解除,使得台湾流行音乐进入了真正的巅峰时代。


- 数数里面有多少个“大哥” -


于是,在香港已经玩得轻车熟路的林忆莲自然要去开辟新的疆土。“进军”台湾、主攻华语,是一招险棋,然而林忆莲和许愿都愿意一试。

 

这招棋确实险,许愿把林忆莲“试”给了李宗盛,林忆莲“试”来了知名度,也“试”掉了惊艳。

 

 

 
许愿、林忆莲、李宗盛三个人的故事恐怕已经被所有八卦博主写尽,今日不再赘述。总之,林忆莲遇上了李宗盛,开启了她最为“流行”的时期。

 

1993年,加盟滚石的林忆莲推出了粤语专辑《不如重新开始》,以及著名的国语专辑《不必在乎我是谁》。

 

想必现在提起这个专辑名,任何人都不会觉得陌生。“歌手”第一期,所有人都在飙高音的时候,51岁的林忆莲淡淡然站在舞台上,唱的就是这张专辑的同名主打歌《不必在乎我是谁》。“歌手”我们等会儿再说,先说专辑。



收录在这首专辑里的,还有林忆莲的经典情歌《醒醒》,以及被翻来覆去嚼得没有一丝丝新料的《当爱已成往事》。

 

要不怎么说老李撩妹技术了得,《当爱已成往事》这种明明独唱就很有韵味的歌,老李非要写歌合唱版。李宗盛当年的某场演唱会,还是“小李”的老李坐在演唱会嘉宾林忆莲旁边手舞足蹈,开心得像个孩子。老李和林忆莲在台上“为何你不懂”,“别说我不懂”的时候,老李的妻子就坐在台下看。


甚至最后老李与妻子离婚,移情林忆莲,三个人也依然是和和气气,其乐融融,仿佛和谐社会的愿景提前到来。

 

李宗盛的情歌太有特点,就算是林忆莲唱,也满满都是李宗盛的味道,只不过林忆莲演绎最佳。而李宗盛和林忆莲,普通爱情,普通工作,却因为那些情歌被意淫出了荡气回肠。其实不过是寻常人家的分分合合罢了。

 

老李一次次明里暗里对林忆莲表明不舍,林忆莲相比起来更加洒脱,这不上个月唱起《不必在乎我是谁》来也还是风轻云淡。



林忆莲在滚石的六年,李宗盛帮她制作了《Love Sandy》、《夜太黑》和《铿锵玫瑰》。

 

在这最为“流行”的几年里,有一张专辑不得不提,那就是1995年林忆莲的首张英文专辑《Open Up》。这又是一张叫好不叫座的唱片,现在去百度,有关于此的文章也只是用“神碟”这样又苍白又玄幻的词来形容。

 

这张碟之所以这么玄乎,是因为它的国际化和极高的音乐品质,粤语、日语、英语的灵活贯穿,Funky、Hip-Hop、Jazz等多种元素的融入,都让人惊叹。如果真的要以“唱将”来定义林忆莲,仅靠飙高音的情歌和连升8key当然是不够的,十八般武艺,要从这张碟里面窥得一二。



但除了这张与李宗盛无关的专辑,林忆莲几乎没有更多“佳品”,虽然销量不错,但无非就是迎合大众口味的商业化情歌。到了 90年代后期,林忆莲和李宗盛在音乐上的配合开始后劲不足。而时代说变就变,才不管大佬打下多大江山,吃瓜群众都健忘。

 

林忆莲至此离开滚石,加盟维京音乐,在2000和2001年推出三张专辑——《林忆莲’s》、《2001莲》和《原来…林忆莲》。它们皆与李宗盛无关,林忆莲选择了与更年轻的一代音乐人合作,如陈珊妮、黄韵仁等等。

 

与年轻音乐人合作,是林忆莲的可贵之处,也是她能一直保持“先锋”的重要条件。就像2012年的另类专辑《盖亚》,常石磊、吴青峰、恭硕良功不可没。

 

2002年,林忆莲与李宗盛离婚。那之后林忆莲重回香港发展,对于她来说,香港才是她的根。

 

2005年的《本色》,可谓林忆莲的回归自我之作,当时不少林忆莲的歌迷都感叹说,Sandy终于做回了自己。9年之后重返香港乐坛,林忆莲交出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答卷。

 

讲到这里,林忆莲音乐生涯的几张重要专辑也讲得差不多了,我们能够拼凑和看见的故事也差不多要讲完了。2006年推出国语专辑《呼吸》之后的林忆莲越来越低调,除了《盖亚》之外,也只有在个别综艺节目能够见到她的身影。

 

 

 

从《呼吸》到《盖亚》,林忆莲沉寂了6年,人们都以为她已经和同一时期的那些女歌手一样,从此寂静下去,却没想到在2012年,46岁的林忆莲能给人如此大的震撼。

 

到了《盖亚》,林忆莲已经完全展现了“享受音乐”的姿态。她打破人们心目中那个温婉、深情、坚强、宽容的姿态,来了一回华丽的逆行。编曲虽喧宾夺主,但确实惊艳非常。

近来几年,林忆莲的状态更接近那首歌的歌名——《不必在乎我是谁》。五期“歌手”唱下来,虽然没有排在过第一,但也一直还在安全地带,就像她的《盖亚》,虽然有刻意的新试验,但仍然不脱离流行音乐的本质。


她只是享受其中,至于那些上上下下的争夺啊竞技啊,似乎都是淡淡然。就像从腥风血雨里活过来的江湖大佬,爱和年轻人玩在一起,但也就是享受时光而已。

 

不一定非要期待林忆莲在“歌手”展现十八般武艺,毕竟二十年前就已经玩得熟门熟路了,也不一定现在还要费尽心思“卖艺”,重在享受嘛。

 

再说,“歌手”那500名听《成都》就能哭花妆的观众里,更多人还是知道那个爱上不回家男人的林忆莲,而不是那个依旧先锋的林忆莲。

 

技由年轻人来炫,江湖大佬,开心就好。



今日小酒倌丨包子

编辑丨G501

*点击阅读原文,收听精选歌单




本文为“假酒馆音乐”原创首发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,欢迎分享到朋友圈。

申请转载授权/投稿请加微信:ruiruipeaceful

勾搭/合作请加微信:chitty67


欢迎各位在微信订阅号、落网APP专栏、网易云音乐、知乎专栏搜索关注假酒馆音乐

新浪微博加入 @假酒馆音乐 的读者互撩群,和小酒倌们一起聊流行音乐。



友情链接

Copyright © 上海粤语新歌榜联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