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文化遗产-开平碉楼与村落
权威发布 服务民生
开平故事多,个个都精彩!
今天要介绍的开平名人是
“羊城笑星”“千面笑匠”——杨达先生
专访杨达
千面笑匠——杨达,艺术路上的传奇趣事
△视频来源:开平广播电视台
知名相声大师、国家一级演员,杨达先生
自称为“开平本地人,在赤坎长大,读书”▼
来广州出席晚会
点名要听杨达的开平民歌
那么杨达先生给主席唱的是哪一首呢?▼
“如果黄俊英叫我复出讲相声,
无论如何我都会复出”▼
杨达,男,开平塘口镇人,于1935年出生,现年83岁。他是著名相声大师,国家一级演员,有“羊城笑星”、“千面笑匠”之称。代表作有《生死恋》、《广州话趣》等。
1
角落飘乐:与赤坎的幼时情缘
被问到“是哪里人”时,杨达自称为“开赤坎人”。“我实际上是塘口镇四九人,祖籍在那里。但是一说四九,大家会误认为在台山。”所以,为了避免误会,杨达将出生、长大的赤坎,称作家乡。
开平赤坎镇△
赤坎,是杨达先生戏曲艺术启蒙的地方。“我小时候是孩子里的领头,整个赤坎都是我的活动范围。那个时候最喜欢听戏,赤坎对我影响最深的是那儿的三间戏院。”
他所说的戏院,是赤坎的东南戏院、大同戏院、蟾宫戏院。戏院里常常会演大戏、放电影。回忆起童年所遇到的繁荣赤坎,仍历历在目——“以前的演大戏多是搭舞台做场地,在河南搭台,舞台主要是用竹子搭建。那时的戏班是搭船而来的,叫‘红船’,戏箱画境全在船上运载着,船比省渡的还大。船靠岸后,在船上搭建舞台,我就买票进去看。”
旧时的粤剧红船,资料图△
原本的愿望是当医生,后来改做艺术。“我爸爸是医生,其实我也想当医生,老医嫩仆,看病就要找老医生,算命就要找年轻人,所以我想了很久,还是不当医生了......没离开赤坎之前,组织了一个业余剧团,叫‘赤坎镇居民业余剧团’,主要是宣传党的政策,我们把它编排成曲子排练。每天晚饭后,我们就拿着乐器,搬一张凳子,就去排练。”
2
暂露头角:从赤坎走向广州,将民歌带到全国
喜欢被称呼“达仔”,因为显得年轻△
从开平到广州,凭借开平民歌成为广州街坊口中的“达仔”。“当时省剧团,市剧团,佛山艺校,他们需要招兵买马。刚好开平在举办五县市业余文艺汇演,我代表开平文化馆报名参加短剧,节目叫‘一面小白旗的风波’。而我报的这个粤剧需要马上写歌词,主要是讲插田的故事,为了水利而发生矛盾,后来如何解决矛盾。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剧团在下面观看,要选拨人,最后这个节目获奖。除此之外,我还参加民歌,我唱的民歌拿了二等奖。最后,市剧团、民间音乐团、佛山艺校都选到我,人望高处、水往低流,后来我就选了民间音乐团。”
资料图△
在民间音乐团的一次演出,给杨达带来意想不到的人生机遇。杨达报到之后,民间音乐团告诉他,剧团将在铁路文化宫演出,让他到时候来参观演出,见识一下。答应参加晚会后,剧团让杨达客串演出,他马上默念了一首《懒婆娘》。“我走出舞台,音乐就开始响......开口唱第一句后,台下的观众已经拍手掌了,一段一段的拍手掌,拍完之后,我没办法退场。我只准备了一个节目,只有一首歌。怎么办呢?
后台让我再想节目,幸好我会唱一首‘夹房歌’,叫《情郎爱妹妹爱郎》,我就又唱了一首。第五个节目结束后中场休息,广州文化局局长到后台跟我握手。”局长在后台对他说:“恭喜你,恭喜你,原来民歌这么好听!”随后让杨达回单位拿介绍信,回到乡下迁户口。
3
一次顶峰:为演唱开平民歌,带来热潮
资料图:
“当年到广州出席了晚会,他点唱了民歌,这个舞台在解放北路迎宾馆,开场第三个节目就轮到我。我演出完后已经没有节目,就到里面收拾换衣服,团长就跟我说‘灵鸡仔先别换衣服,有任务,跟我来。’随之去到之后,书记推开门,原来已经坐在里面了。哇!我的腿已经变软。他跟我说,要休息,你唱一首民歌给主席听。我就唱了一首《主婢望月》。主席坐在非常小的沙发上,双目轻闭,在沙发的扶手上轻轻敲击,一边听一边打板。”
资料图:杨达在表演
这首歌现在网络上很难找到可观看的资源,但是有幸,杨达先生在我们的节目视频里做了部分演唱!
有人说,开平民歌上不了大雅之堂,杨老先生立马不同意!他说:“戏院算不算大雅?用买票才能进戏院。上到北京、国外演出,这些就是大雅之堂。”
4
梦幻组合:与黄俊英开启粤式相声之旅
很多人认识“达仔”,都是在电视上以讲相声的形式。那么他与相声是如何结缘的呢?
当年没有智能手机、ipod,甚至MP3也不流行
但他俩的相声磁带,陪伴很多老广度过难忘时光
▽
初识相声并引进。“当时提出文艺方针——一专多能,小型多样,百花齐放。其实广东没有相声,我们参观汇演时都会观摩,发现北方的曲艺只有两个人,靠一张嘴巴,你讲一句我讲一句,每个人都嘻哈大笑,所以我跟黄俊英想把它移植到广东。”
改编本土化。“由于北方的曲子不适合广东,圆圆的,扁扁的,黄黄的,绿绿的,所以后来就将它改编。试了一下,效果不错,观众接受并觉得好笑。后来,广东相声就开始生根发芽,观众也喜欢。”
黄俊英从艺60周年晚会,与杨达表演△
“相声需要包袱(笑料),黄俊英写一个本子给我,我们一起讨论、调整,写出新的剧本。最开始不在广州市做相声演出,首先在农村演出,有时候我会跟搭档黄俊英即兴演出。”
与搭档黄俊英。“‘梦幻组合’这个称呼是群众给的,是一拍即合的感觉。我跟黄俊英关系相当好,如果黄俊英叫我复出讲相声,无论如何我都会复出。”
旧时光
经典节目
《广州话趣 》
杨达一句相声中嘅口头禅
“岂有此理!”
亦曾经超级流行,个个都跟住讲
最后,奉上杨达、黄俊英经典粤语相声
《广州话趣》,陪伴大家度过这个周末夜
只希望,粤语相声不要消失在公众视线
大家能想起我们广东,
还有一门这样的幽默艺术
我们开平,
还有这样一位千面多才的艺术匠人
{ 今日话题 }
你与杨达、黄俊英有什么小故事吗?
你听过开平民歌吗?
你最喜欢的粤语相声是哪个?
欢迎留言告诉我们
来源:开平广播电视台微信号(kpbtv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