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得不说,粤语歌是一个神奇的存在,细细品味会发现,香港生活的方方面面,在很多粤语歌中都有体现...
谢安琪在《喜帖街》这首歌里唱出“好似这一区曾经称得上美满甲天下,但霎眼满街的单位快要住满乌鸦…”,这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,其实也是很有渊源的。
“喜帖街”原名利东街。在1950年代,香港政府将印刷店集中在位于湾仔南部,位于庄士敦道及皇后大道东之间的利东街,,以防它们印刷非法物品。
而这些小店逐渐发展各种型式的印刷品,例如信封、信纸和名片。70年代不少印刷店亦开始印刷各式各样的喜帖、利是封及挥春等。80年代在香港逐渐为人所知。
举办婚礼的新人,几乎每一对都会去喜帖街比较选购。 利东街作为喜帖街或印刷街的主题,是香港其他地方找不到的。
而且利东街的建筑,除面向庄士敦道及皇后大道东的数栋为高楼外,全为1950年代至1960年代的唐楼;整齐划一,而且天台相通。
而在地下的印刷店,善用了唐楼的特点,发展出厂店合一的一站式销售服务。店铺的外半部为陈列室和接待及销售处,内半部则为印刷的厂房。
由于整条街道有很多印刷店可供选择,因此成为了很多香港人采购印刷品的首选之地,甚至吸引到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,购买一些富有中国特色的印刷品留为纪念。
2004年初,香港政府计划重新开发此区,项目代号H15。此举引起了部分居民的反对,他们声称要求保留这段历史意义浓厚的囍帖街。 2005年11月5日,政府正式回收利东街的业权,大部分楼宇已经重门深锁,十室九空。而店铺门外亦已贴上了市建局的告示,写着“此乃市区重建局物业(This is an Urban Renewal Authority property)”。 虽然周围的市民一再反对政府对该区的重建,但最终利东街还是被永久封闭,纳入市区重建地盘的范围内。 我爱茶餐厅 纯粹地道的香港菜 这首歌开篇就是“星洲炒米古法蒸青斑,西冷扒叉鸡饭,斋啡柠水鲜奶滚水蛋…”第一次听到也许会忍不住笑场,菜单拼在一起也能串联成一首歌?但如果稍稍对香港的饮食文化有些了解,就能明白其中的情感了。 香港茶餐厅的前身是冰室。早年香港只有高级餐厅(以前称为西菜馆或餐室)会提供西式食物,而且收费昂贵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,香港人受西式饮食风俗影响日甚,冰室遂相继兴起,开始提供廉价的仿西式食物。冰室当时主要提供咖啡、奶茶、红豆冰等饮品,配以三明治、奶油多士等小食,部分更设有面包工场,制造新鲜菠萝包、蛋挞等。 时至今日,茶餐厅已经成为香港特有的饮食文化。在香港,茶餐厅遍布各区,营业时间不定,通常由早上6时至凌晨,旺角等繁忙地区的茶餐厅更可能通宵营业。 虽不比大餐厅的大吃大喝,但也都有自己的特色菜,粤港小炒、风味炒饭、面品、点心,细致小巧。遇上繁忙时段,大家也会很自觉地和陌生人一起“搭台”。 不过通常香港的平民百姓更习惯在午餐或下午三四点时分,到茶餐厅吃碟头饭,喝杯奶茶、吃个菠萝包。 歌词的后半部分唱道:“未见不散夜半也落单,我爱你个性朴素平民化,会教顾客畅快满意如归家…” 看到这里,似乎开始理解这首歌了,平日里我们提到香港也许会带有物质的眼光,但无论你是什么身份,到了茶餐厅也会难得的返朴归真,与陌生人同坐一台,点一份套餐附带例汤,恣意又不带约束地大快朵颐,用这样简单又便捷的方式,以舒缓一下平日里紧绷的神经。 相比其他歌手还在谈情说爱时,林夕和李克勤就已经把眼光放在了现实问题上。 “他,亲身真正感到,尺地寸金,人便会无余地平和独舞;要见步行步,无车票又怎去觅去路,赤地太湿,这地球没芳草,文明繁盛有甚么好…” 众所周知,香港的土地昂贵而局促,有时甚至几代人共同栖息在同一个屋檐下,身心的压抑在所难免,随之而来的是住房问题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,天水围又是这些问题的代表,曾一度成为传媒争相报道的“悲情”社区。 天水围是香港的一个地名。这个地方以屋村居多,,很多从内地来的移民也都居住在这里。这里也是备受争议的香港城市规划的一个典型代表。 无论是居住环境,购物条件,交通、教育、市民娱乐等等,天水围都是极其糟糕的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,有很多住在天水围,但工作在九龙的人,经常因为交通不便利,要几个小时到深夜才回家,或者根本就无法回去。而且即便交通尚可,交通费也高得吓人。 而在天水围中,也曾经出现过家庭因为挤迫而发生的争执,学生因为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发生的恶性事件。林夕的《天水·围城》在歌词里将天水围的困境时而含蓄时而直白的抒发了出来。 这首歌似乎没有那么出名,但是聊生活免不了要聊到衣食住行,其他的都说的差不多了,那最后再来聊聊“行”吧,这首歌讲的就是很多人都熟悉的“叮叮车”。 香港人俗称电车为“叮叮”,源于电车开行或警示的铃声。由于电车轨道几乎东西贯穿整个香港岛市区,因此“电车路”成为了香港岛市区的重要标志之一,在香港岛市区如果迷路,只要从山往海的方向走,一直至遇见电车路,即可以此作分辨方向和位置的参考坐标。 这首歌的开头是“楼上让我俯瞰个闹市,在我身边的你寸步未移”,之后又似旅程般带我们路过跑马地,筲箕湾,铜锣湾,皇后街,最后又回到原点“沿路下半生与你坐著笑,共你一起穿过道大桥”,颇有一种相看十日仍不倦,守得一春又三秋的情感。 在兴建电车系统时,电车轨道都是在海旁路面建造的。不过经过百年来的不断填海,现时几乎全部“电车路”已远离海旁。“电车路”因此也是香港岛填海历史的最佳见证之一。电车途中的每一个定格,都是一个情怀。叮叮车已经随着历史变迁,但我们的情怀却一直在。 90年代港台文化盛行,在我们心里也潜移默化地注入了千丝万缕的幻想,这座城市对于我们来说,既遥远又亲切。很多香港本土文化在粤语歌中有所体现,置身香港,也有很多印象中的电影画面就在眼前浮现。 大概香港曾经对我们的吸引,也是因为她与生具来带有的千人千面… 本文转自下一站香港(微信号:NTstationhk)
▲别告诉我你是商界精英,
如果你连城大中文EMBA都没有关注!
城大中文EMBA课程2016秋季招生正在进行时;点击下方阅读原文,进入微信预申请系统。 点击写评论,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,与网友共同分享。 拨打课程热线,了解相关讯息:(香港校本部)+852-34426343,+852-34426349;(内地联络处)0755-86581579,0755-86581661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