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反拿话筒唱完整首歌,假唱歌手治理如何?今年春晚是转折点

发布时间:2024-02-19 08:51:04


今年内娱重拳出击,劣迹艺人纷纷落马,影视圈干净了很多,而这边歌坛也开始整治乱象了。

不久前,文旅部在官网上发布了公告,其中执业规范里特别提到“演出经纪人不得为演员假唱、假演奏提供条件”。

这条规范发布后,很多人觉得很解气,假唱乱象总算消停了。

可先别高兴太早,假唱这事儿很复杂,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和大伙儿来说。

就拿演戏和唱歌这两件事来比较。

演戏的门槛如今很低,谁背背台词都能演,所以我们看到这两年的表演类综艺里出现了大量跨界选手。

所以影视圈的乱象很好界定,爱豆面瘫式的演技,某些演员不背台词说数字,顶流天价片酬,大家都看在眼里,十分鄙夷。

唱歌的门槛儿很高,没有两把刷子,一开嗓子就露馅了,你看看唱歌类的综艺里有几个跨界的艺人?

唱歌里的很多乱象也很难界定。

周杰伦前段时间放了新歌前奏,许多人“空耳鉴定抄袭”觉得和某某组合的歌曲很像,却不知道专业里关于抄袭有个严格的鉴定标准。

大多数人的理解还是嗓门大,唱的调高,唱功就越强,但其实很多细腻婉转的歌唱起来更难。

很多人对此嗤之以鼻,但其实假唱是个非常宽泛的定义。

这背后当然也有原因。

一是不管是春节大联欢还是直播,在那个年代都比较新颖,第一次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;二是当时电视台的直播设备、技术手段远没有现在稳定。

所以节目形式上冒了险,内容上就得格外严谨,不能有丝毫差错。

按照导演组要求,歌手们提前录制好了音频,直播时就是上去声情并茂地对嘴型,但这并不影响它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,李谷一的《乡恋》和郑绪岚的《牧羊曲》成为了一代经典。

之后的春晚基本也是沿用假唱的方法保证节目效果,对于电视机前的观众而言,歌手是否假唱自己也并不是太关心。

1994年,郎昆做导演期间曾尝试过真唱,但因为播出效果不佳后又改回了假唱,网上大家虽然颇有微词,但大多数人也是接受的,这并没有影响春晚歌曲的传播。

所以在一些极为重大的场合,假唱是允许存在的,观众也会给予理解。

一个是倒计时100天晚会上,各路歌星汇聚在太庙前,齐唱《北京欢迎你》。

这首歌聚齐了华语乐坛绝大部分实力唱将,可是在这样重要的场合,整个乐坛也只能用假唱的形式进行呈现。

表演时还出现了多个“张冠李戴”的现象,比如任贤齐的声音是蔡国庆在唱,韩磊的声音是庞龙在唱,何润东、金海心的声音是屠洪刚、纪敏佳在唱。

可是大家似乎并未苛责什么,简单一笑了之,还觉得奥运会让这些明星变得很“亲切”。

第二个就是开幕式上,9岁的林妙可在全世界的目光下用杨沛宜的声音假唱了那首《歌唱祖国》。

这种手法其实也是得到业内理解的,像奥运会这样盛大的晚会,这种假唱的使用是司空见惯的,即使使用声替,也是为了整体效果考虑。

但令人遗憾的是,很多明星在商业性的舞台上也纷纷效仿,假唱也成了这些人表演偷懒的捷径。

他的很多演唱会过程中就有假唱的情况,很多人拿MJ的舞蹈太难、太费体力、MJ对舞蹈动作准确度要求高来解释,认为MJ假唱是可以理解的。

但对于一名唱跳歌手而言,边唱边跳属于基本功,舞认真跳了,歌却假唱,这种并不是可取的行为。

同样的例子还有小甜甜布兰妮,她是摇滚时代最后一位巨星,她的演唱会从2003年之后只有少数慢歌是真唱,快歌大部分是假唱,到了2008年之后,绝大部分需要跳舞的歌都是假唱。

即使这一连串假唱并没有影响她的演唱会票房,歌迷也毫不介意,但这种行为仍然不值得效仿,“保证现场效果”并不是万能的解释。

在国内,这种明星假唱的例子也屡见不鲜,甚至闹过不少笑话。

梁咏琪边唱边走动着和台下观众打招呼,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,因为没注意到身旁的一名伴舞演员,她的高跟鞋踩到了对方,梁咏琪随即摔倒在地,舞伴们也立刻涌上前把她扶起来。

可梁咏琪人倒地了,话筒离开嘴边了,歌声却还在唱着,整个场面一度非常滑稽。

2016年一台演唱会上,那英出场后得到了全场歌迷的欢呼,那英也主动走到舞台边界,和台下最近的观众握手。

谁也没想到,互动还在继续,那英却突然说了四个字“戒指还我”,而且语气极为急迫。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她索要戒指时,歌声仍然没停。

原来那英出场时手指上戴了一枚戒指,这还不是道具,真金闪耀,价值高达数百万。

但在和观众握手互动时,因为伸出来的手太多,戒指也被意外扒拉了下去,紧张的那英只得当即向台下的观众索要戒指,哪怕出现“自己2个声音”的尴尬场面。

事后那英谈到这事时,也很坦诚,她就是觉得戒指更重要:“我不尴尬,不能把我戒指拿走。”

今年《浪姐2》成团夜,那英再度被人质疑假唱,她演唱《回声》时声音已经有了,话筒却还在腿边,甚至一度背过身去像是在缓解尴尬。

可是唱到后来她唱错一句词儿,如果假唱的话应该不出现这种失误,那英是否假唱迅速上了热搜。

再比如2016年萨顶顶参加一台晚会录制,竟然出现了拿反话筒这样的低级失误,可话筒拿反了,歌声却丝毫没停。

事后网友在社媒上议论她,她若无其事地回复:“别骂了,下次演得更精细些。”

比萨顶顶更过分的还有一位叫王沛然的歌手,在一次演出中,竟反拿话筒唱完了近5分钟的整首歌。

比如王菲在春晚唱《因为爱情》时走音,汪峰演唱会上唱《光明》时破音,都成了大家日常消遣的良品,十次演唱一次失误就会成为大家的笑料来源,这对于歌手来说是巨大的压力。

反观假唱,除非你出现以上“意外”之举,才会引起关注,更多时候做做样子也没人拿你怎么样,不出大的疏漏,大部分观众也就不计较了。

观众对假唱的宽容和对真唱的苛刻,其实也助长了这种不良的风气。

假唱确实让人深恶痛绝,文旅部这套规范的推出可谓顺应人心,但事情并不是各方遵照执行这么简单。

就拿这份规范来说,在实际操作中也会遇到诸多难题。

别的不说,既然不准假唱,两个月后各大卫视的春晚能做到吗?

其次,假唱、垫唱、半开麦等有着很大的区别,实际甄别起来难度很大,歌手在筹备演唱会时提前录制音频以备突发情况,这是否被允许?

如果不允许,这对于演出效果可能会有潜在风险。如果允许,这是否是在为“假唱、假演奏提供条件”?

因为在一定情况下,假唱的优缺点犹如一对连体婴儿一般粘连在一起,你拿大斧直接去砍或许会两败俱伤,只有用手术刀并拥有庖丁解牛的功力才能做好这个手术,而这不是一天两天完成的。

具体而言,这份规范需要更加深入的操作细则,在方方面面提供明确的指导;而假唱之风首先应该被遏制的就是各家平台的春晚,它是行业的风向标,重要性、引领性不言而喻。

标杆有了,治理就更容易从繁入简,春晚是转折点,避开春晚,那只能是隔靴搔痒,而非刮骨疗毒。

是骡子是马,我们两个月后的春晚听听看喽!

总之,事实证明,“塑料演员”好治理,“假唱歌手”可就复杂了,如何治理“假唱歌手”,咱们需砥砺前行……


友情链接

Copyright © 上海粤语新歌榜联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