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3-04-19 23:50:29
40
流行音乐四十年
节目时间:周六日12;30-13:00
节目主持:1027全体主持人
本期主持:彭力
上世纪八十年代,改编歌在香港乐坛可算是一种潮流,很多经典粤语歌的旋律都取自欧美日等地的流行曲。
有人认为改编歌一度泛滥,阻碍了原创乐坛的发展,也有人觉得改编歌令业界和乐迷的视野得以开阔,你站哪边?
流行音乐四十年,本期回顾一下香港乐坛的改编歌潮流。
重听《Careless Whisper》,你会否特别感触和唏嘘?只因主唱George Michael已于2016年12月25日猝逝,享年53岁。
《Careless Whisper》严格来说,并非George Michael的个人作品,而是属于早年他和Andrew Ridgeley组成的英国组合Wham!威猛乐队的作品。这首歌对于中文流行乐坛来说,至少有两重意义。
第一重意义是威猛乐队是80年代首支访华演出的欧西流行音乐组合,1985年4月他们在北京工体和广州中山纪念堂开了两场演唱会,引起轰动。
这段珍贵视频是Wham!在中国演唱会上的加长版《Careless Whisper》,长达8分多钟。
另一重意义是在当时热衷改编欧美日作品的香港乐坛,这首歌闹出了同曲异词的多版本,几位巨星,包括蔡国权、梅艳芳和甄妮都不约而同翻唱了这首歌。
蔡国权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唱作人,遗憾是后来遇上严重交通意外,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,更不可能再写歌唱歌。他曾经创作很多经典,也改编过《Careless Whisper》变成《无心快语》。
同期改编自《Careless Whisper》的中文版,还有梅艳芳的《梦幻的拥抱》和甄妮的《忍痛说谎》。
为什么当年香港乐坛热衷改编歌?一来,当时原创音乐人还不多,二来,很多唱片公司都是国际集团,很容易取得外国流行歌的版权,将一首已经有一定传唱度的流行歌填上粤语歌词,绝对是成本低效率高又易于流行。大部分唱片公司也是把流行音乐定位为生意,对于改编歌这种高效益的方式当然趋之若鹜。因而,一首热门的外国流行歌常常被激烈争夺,甚至出现多版本,经典例子除了前述威猛乐队的《Careless Whisper》,还有近藤真彦的《夕阳之歌》。
当年宣布暂别乐坛去国外求学的陈慧娴率先推出了《夕阳之歌》的粤语版《千千阙歌》,歌词寄托了她对乐迷的不舍,这首歌甚至张国荣也在告别乐坛演唱会选唱了,因为歌词令他很有共鸣。
哥哥张国荣在告别乐坛演唱会上唱出《千千阙歌》
和《千千阙歌》同期推出的还有梅艳芳忠于原版的《夕阳之歌》。梅艳芳曾和原唱近藤真彦有过一段情,所以她唱这歌,情感可谓丝丝入扣。《夕阳之歌》其他中文版本还包括Blue Jeans蓝战士的《无聊时候》和以情侣档姿态晋身乐坛的张智霖和许秋怡《梦断》。
改编歌过度泛滥,终于招致了挑战和反对的声音。无论唱片界、传媒界或乐迷,都出现了一种呼声,期望可以听到更多原创作品。
1988年,香港商业电台率先行动,在商业二台设立了“百分百创作日”,每周一只播本地原创作品,以鼓励香港本地原创作品。蔡国权更为“百分百创作日”创作了一首主题歌《创作我的歌》,和一众DJ合唱。
(滑动查看歌词)
1989年,商业二台再推出了另一首异曲同工之作,由许冠杰和一众“叱咤新一代”DJ合唱《我信韵律全能》。
(滑动查看歌词)
今日回望,很难简单地评价改编歌的功与过,但无疑改编歌在中文原创流行歌的起步阶段,的确起到了启蒙的作用,令后来的原创能更好地与国际接轨。
「流行音乐40年」拥“友”多年 歌唱到老
「流行音乐40年」来自日语歌改编的熟悉旋律
「流行音乐40年」最哈哈哈哈哈的歌竟然是...?
「流行音乐40年」词海达意“劲辉煌”
Copyright © 上海粤语新歌榜联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