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热点导写】元宵节,跟你谈谈粤语为什么没成为普通话

发布时间:2023-04-19 23:50:29


↑ 点击上方“壹图壹材”关注我们



《正月十五夜》

苏味道
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
暗尘随马去,明月逐人来。
游妓皆秾李,行歌尽落梅。
金吾不禁夜,玉漏莫相催。

祝同学们元宵节快乐,过完元宵,年就算正式过完了,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开学了呢。

今天提到这首诗不仅仅是因为今天是元宵节,也是因为香港演员陈小春在2月6日发了一篇长微博也用上了传统诗词的例子,称“今已有1300年历史的唐诗宋词,其实大多数是用现今的所谓粤语写成”。

素材链接

陈小春:热爱中国文化就该学好广东话


2月6日的微博文章中,陈小春说自己在饭局上遇到一个湖北女孩,到广州5年却一句粤语都不会说,理由是粤语“比较没文化”,“大家都讲普通话就好”。

陈小春说自己听了颇不以为然,于是举了传统诗词的例子来反驳她:“距今已有1300年历史的唐诗宋词,其实大多数是用现今的所谓粤语写成,用粤语才能读得通顺。”

他进一步就此解释,“1300年的唐代根本就还未出现现在所谓的普通话,普通话是大概500年前北方蒙满胡语杂交变种流传至今的语言,不管词汇、用词都比历史久远的广东话单薄粗疏多了。如果你说热爱中国的文化不是对人吹水唬弄的话,你就应该学好广东话,不然你看很多古籍和念唐诗宋词,就会看不懂读不通。”

为佐证自己的观点,陈小春还举了不少诗歌的例子并用广东话予以解释:
苏轼: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,无肉令人瘦,无竹令人俗,人瘦尚可肥,士俗不可医”的【食】字和【肥】字,正是广东话。日常例子如~食餸、食嘢、好好食、肥仔、肥佬、肥腾腾。普通话唔系用“食”,系用“吃”,唔系用“肥”,系用“胖”。
李白:“人生得意需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”的【樽】字,正是广东话。日常例子如~买一樽豉油返屋企、飮番樽啤酒先、呢个玻璃樽入面系乜嘢来咖?普通话唔系用“樽”,系用“瓶”,一瓶、瓶子。
诗经(注:应为《古诗十九首》,原文如此):“行行重行行,与君生别离”的【行】字,正是广东话。行行重行行的意思是;行下,停下,再行下,又再停下,非常之依依不舍……广东话日常例子如~行路、行街睇戏、行出去、行花市、行咗几远呀?普通话系用“走”或“逛”,走路、逛街。
杜甫: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”的【冻死】,正是广东话。广东话日常例子如~好冻、冻冰冰。普通话唔系用“冻”系用“冷”。
李白: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的【望】字,正是广东话。广东话日常例子如~望住前面、唔好四围望、望乜嘢?普通话唔系用“望”系用“看”。
杜甫:“肯与邻翁相对饮,隔篱呼取尽余杯”的【隔篱】,正是广东话。广东话日常例子如~我就住喺你隔篱、隔篱邻舍、搬过隔篱屋。普通话唔系用“隔篱”系用“隔壁”或“邻居”。
李煜的“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”的【几多】,正是广东话。广东话日常例子如~几多钱?几多个?普通话唔系用“几多”系用“多少”。

就此,有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梁银峰,他明确表示“古代文学作品都不可能用方言写”,但粤语的确是一门古老的方言,在唐代以前就基本定型了,“说现在的粤语保存了一些古汉语成分是对的。”梁银峰进一步表示,这种现象并不是只有粤语中才存在,事实上,很多南方方言多少都保留了古汉语的成分。

 

壹图君说


其实各地人民都对自己的方言拥有着浓厚的感情,保护方言文化,爱护自己的家乡,这是对的,我也很喜欢各类粤语歌曲。但是爱护方言,更应该懂得方言背后的历史与文化。而不是在谣言和传闻的基础上,在当事人自己都一知半解的时候,以其昏昏使人昭昭,将模糊和错误的知识传递给别人。


这样做的例子之一就是,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类“粤语只差一票就成为普通话”、“东北话只差一票就成为普通话”、“四川话只差一票就成为普通话”、“长沙话只差一票就成为普通话”、“陕西话只差一票就成为普通话”、“上海话只差一票就成为普通话”的流言。


关于粤语落选,最流行的说法是这样的。由于广东处于沿海,最先接受新思想,人民也比较进步,当初订立国语的时候,广东籍的参会人员超过半数,粤语当选是理所当然的事。


但是国父孙中山考虑到,粤语与北方汉语发音区别实在太大,很不利于全国推广。为了国家大计,团结全民族人民,孙中山对议员们一一游说。最终,粤语以一票之差败北。

  


著名作家王蒙曾到陕西河南等地去考证,洛阳人跟他说洛阳话差一票就当选了,陕西人跟他说陕西话差一票就当选了。这让王蒙也感到很头大,他把这个事情提出来跟大家讨论,却被标题党们写成:王蒙说,洛阳话和陕西话都只差一票当选普通话。

  


那么,各地人民口中最终夺魁的是什么语言呢?北京话。那么问题就来了,我们知道,普通话跟北京话还是有些差距的,并不完全相同。那么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?



民国元年,,为了方便各地语言的交流,他让吴稚晖组织,对每一个汉字审定标准的读音,确定下来以后,还要用字母标注音素(拼音的前身)。(这或许就是各种普通话审定大会的由来)

  

参加拟定读音的人员,,然后其他各省推举2位代表,内蒙和西藏各1位代表。这样就又有了分歧,,大部分都来自江浙一带,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。经过了激烈的讨论以后,又决定实行一省一票的制度。


这个投票过程非常复杂,并非人们想象的对某一地区的方言进行投票。而是对审定的6500个汉字逐一投票。所以,普通话的形成并非来自哪一个整体的方言体系,而是经过议定新的一套语言。当然,其中最多的还是保留了北京话的读音。

  

读音确定了以后,就开始确定音素,也就是以前的拼音。有人认为应该像日本片假名,用偏旁做字母,有人认为应该用罗马字母,有人认为应该创造出一种新的符号,各方相持不下。


最后由鲁迅等人建议,就使用之前商议国音的临时符号,把它转正。最终,这套方案被确定下来,直到现在的汉字拼音系统出现之前,中国一直使用的这一套音素。

  

由此,我们知道,普通话的形成过程相当复杂,它是以北京话为基础,兼容并包之后的结果。从投票方式来看,根本不存在什么“一票之差”的说法。


而中国各地之所以流传着这样的说法,都是因为地区自豪感。人们对本地方言怀有深厚的情愫,所以愿意用这样的传说来为它增添光彩,口口相传,也无可厚非。







友情链接

Copyright © 上海粤语新歌榜联盟